科技创新是经济社会发展动力之源。四川省达州市委编办准确把握新时代机构编制工作定位,持续优化科技行政管理体制,构建完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为把达州早日建成“创新创业中心”提供坚强有力的体制机制和机构编制保障。
优化市县科技管理机构设置,提升科技创新发展能力。市本级整合科学技术管理、外国专家引进等职责组建市科学技术局,职能实现从研发管理向创新服务转变。设立科技创新服务中心、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教育科学研究所、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农业科学研究院、知识产权服务促进中心,为全市科技产业发展搭建强有力的创新平台。为确保市第五次党代会作出的“建设创新创业中心”“实施开放创新行动”等战略安排落地落实,各县(市、区)结合地方发展需要,陆续将科技职能从教育和科学技术局剥离,单设科学技术局。各地科技创新工作开局起势,切实抓好创新型县区建设,加强县域经济快速发展和科技支撑力度,全市科技创新工作水平不断增强。
优化园区科技产业培育体系,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效力。结合达州川东北渝东北区域科技创新中心总体定位,围绕市委“3+3+N”重点产业布局,以创建国家高新区为抓手,设立园区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局、科技创新创业服务中心,破解制约达州高新区发展体制机制障碍,推动园区科技创新工作。高新区共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0家、“专精特新”企业1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80家。以万达开省级技术创新中心示范区创建为抓手,全面落实“双城圈”建设国家战略,开展跨区域、跨领域、跨学科协同创新与开放合作,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全市共建成省级高新区1家,省级农业科技园区4家,拥有高新技术企业104家,备案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475家。
优化科技创新人才引育环境,提升科技创新队伍活力。设立市高端人才储备服务中心,保障180名事业编制,建成人才周转编制池,专门用于高层次人才、急需紧缺人才,特别是科技创新人才引进。出台《关于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实施人才新政的十条措施》为各类人才提供安居保障、医疗健康、子女就学、创新创业等优质便捷服务。深入实施“达•舟号”特色健康产业科技人才合作项目,聚焦达州特色资源开发利用、特色农产品深度加工等领域,针对在达企业技术需求和科技人才专业特长,组织企业与国内相关领域技术研究水平领先的高校院所和专家人才对接,推动科技人才与企业深化产学研合作,为人才创新创业搭建渠道。
联系电话
周一至周五 9:00~17:00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 RESERVED | www.dzjgbz.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