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江县坚持以“充分放权赋能、整合资源配置、锻造专业队伍、优化执法体制”为着力点,构建起“权责统一、权威高效、全域覆盖”的大综合一体化执法体系,推行一支队伍管执法,实现了基层治理和社会效益“双提升”。
充分放权赋能,全面激活基层执法动力。一是权力下放清单化。采取县直部门“端菜”和乡镇“点菜”上下联动的方式,将乡镇迫切需要且能有效承接的600余项行政权力事项,通过直接或委托下放的形式下放至乡镇行使,并科学编制赋权清单、委托事项清单和责任清单。二是职责边界明晰化。坚持权责一致原则,明确授权下放执法权限的法律责任和工作责任由乡镇承担,委托下放行政执法权限的法律责任由放权部门承担,工作责任由乡镇承担,确保乡镇执法有依据,执法有底气。三是权力运行阳光化。通过线上、线下公开“亮晒”权责清单,将权责置于阳光之下,自觉接受群众监督,构建起权责清晰、程序规范、公开透明、监督有力的权责体系,确保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整合资源配置,全面夯实基层执法基础。一是整合机构设置。在各乡镇设置综合行政执法办公室(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内设综合室(案件办理室)、投诉举报中心、指挥调度中心和1至3个执法中队,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在综合行政执法办公室的统筹协调下开展执法工作。二是整合执法力量。将乡镇本级和公安、司法、市场监管、自然资源等县级部门派驻机构的执法力量整合到综合行政执法办公室(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实行集中办公,统一管理、综合执法。根据乡镇人口及幅员面积等综合因素,明确一类乡镇从事执法的人员不少于15人,二类乡镇不少于10人,三类乡镇不少于8人。三是整合网络平台。充分整合慧眼工程、雪亮工程、天网工程和数字农业管理平台、智慧渔业数字信息总控中心等“五大平台”,同步接入综合执法调度中心,打造“多网合一、全网覆盖”智能监控平台,构建起集动态监控、调度指挥、预测预警于一体的综合监管体系。
锻造专业队伍,全面提升基层执法水平。一是提升执法能力。建立基层执法培训长效机制,明确执法培训时间、内容、方式,通过多元化开展执法培训,培养“一专多能、全科全领域”执法人员,不断提高执法人员的政治素质、业务水平和专业技能。2021年以来,县委编办、县司法局、县综合执法局联合各县级业务主管部门举办专题培训班10次,培训人数累计超过800人次,深入乡镇现场指导执法40余次。二是强化执法保障。强化经费保障,有效改善基层执法基础条件。县财政预算400余万元专项执法经费用于统一采购服装1200套、执法记录仪及器械2100套、执法车辆50辆,同时统筹调剂闲置办公用房用于打造建设标准化综合执法阵地。三是严格执法管理。坚持“规范管理树形象”为指导,按照县综合执法局标准,严格统一服装、标识标牌、证件文书,实行定人定时、定岗定责、定标准。严格执行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倒逼执法人员主动提升执法水平和能力。严格落实行政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和资格管理制度,目前从事乡镇综合执法人员共151名,其中持证人员128名,持证率为85%。
优化执法机制,全面彰显基层执法质效。一是健全执法体系。按照“统分结合,关口前移,重心下移”要求,实行分片包干、责任到人,逐步构建起“镇管面、队管线、员管片”的三级监管体系,将监督、巡查、执法的触角从乡镇延伸到村(组),在辖区形成违法必追究的强大震慑力,从源头上强化综合执法监管。二是探索柔性执法。按照“服务为先、教育为主、处罚为辅”的原则,大力推行教育式、阳光式执法,变行政处罚为行政服务。采取“首错不罚、社会服务折抵罚款”等柔性执法方式,实行“721”执法工作法,即70%问题用服务手段解决,20%问题用管理手段解决,10%问题用执法手段解决。三是创新联动执法。建立“乡镇吹哨、部门报到”的联动配合机制,实行“1+2+N”联动执法模式,即1个片区中心镇为中心、2个乡镇(片区内所辖其他乡镇)执法队伍协调联动、N个县级部门配合,形成“统一指挥、部门协同、快速反应、整体联动”的协调联动执法新格局。
截至目前,各乡镇开展执法检查1600余件、行政处罚1200余件,案件办结时限由以往30个工作日缩短为7个工作日,案件受理率、调处率、结案率均达100%,信访量下降70%,群众满意度显著提升,2021年度平安建设群众满意度测评位列全省第62名、全市第2名。
联系电话
周一至周五 9:00~17:00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 RESERVED | www.dzjgbz.gov.cn